本系列座談計畫以三場「講/演」式型態進行,做為三場皆以音樂/聲音創作者為與談對象的第一人稱,試著排除純「他者」之場景文本分析,在各場次尾聲會邀請與談人分享他們的作品或最近聆聽之珍藏。此外,三場座談乍看之下以系譜學或類門學區分為三種聲音場景︰新生代樂團之聲、噪音/聲音藝術、電子音樂/舞曲,然實為1990年代至2000年代這20年間台灣新音樂風景的幾條居於主要卻又模糊的有機交織的田野(field)。換言之,本座談就個別而論,可視為一種內在的洞察,就總體而言,也得以窺見並梳理出台灣的青年音樂文化一種時代表徵。(by 吳牧青)
地點:TheCube 立方計劃空間:台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3號2樓 [地圖]
交通:捷運公館站1號出口,水源市場東側-東南亞戲院後方巷弄,髮廊樓上
本活動免費入場, 每場限30人, 請線上報名
第二場 2011/2/13 (日) 下午4:00
聲音安那其 — 龐克、噪音、政治的支解︰林其蔚、Dino
林其蔚
1971年生,台北人,現居北京。林其蔚為台灣第一代噪音創作團體「零與聲解放組織」成員(1991),並協同吳中煒策劃主辦「破爛生活節」(1994)與「台灣國際後工業藝術祭」(1995),為後學運世代氛圍下以基進概念對表演形式、觀眾角色大膽提出挑釁的代表人物。2000年代後,林其蔚作品媒材不限於聲音,也觸及行為藝術、觀念藝術。難以對頻或形同共識的創作個性,也形成他個人的一種特點,可稱台灣藝壇中對達達主義(dadalism)與福魯薩克斯(fluxus)著力深刻的作者之一。
Dino
本名廖銘和,1976年生,台北人。Dino出道甚早,國中便混跡於各龐克場,因其體型消瘦、曾罹患肺病,常被誤認為長輩。早年曾為夾子團員bass手,龐克、工業、古琴、電音為他幾種最愛的音樂,因其創作長期使用類比輸出噪音而獨樹一格在這場景有限的聲響藝壇。普洱茶和高梁、刻章與隨筆書畫是他的文房四寶,另與ouch、leo、vivid等人於2006年組成「搖頭登山客」非營利藝術組織,企圖由「類比先軀」轉換跑道為「電子新貴」,惜至今尚無正式作品面世。
策劃及座談主持人︰吳牧青
1977年生,台北人。過去曾為樂評、破報記者、音樂產業失敗者(舉辦過從20人到1萬2000人的活動),現為《典藏.今藝術》採訪編輯、業餘DJ與跨界亂跨一通的文字工作者,散見於火車飛奔而過之處。